您好,欢迎进入无锡市泰吉冷弯型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全国服务热线13861853091

联系我们

无锡市泰吉冷弯型钢有限公司
联系地址:无锡市惠山区钱桥溪南工业区舜南路2号
联系人:秦经理 13861853091
联系人:秦经理 13921181093
联系人:阙经理 13616199544
电话:0510-83205536
传真:0510-83078871
邮箱:477941749@qq.com

光伏支架_光伏产业形成了明显的上下行周期
发布者:无锡市泰吉冷弯型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2/7/26 6:01:50 点击次数:95 关闭

  全球太阳能产业曾倚靠政府补贴而春风得意;也曾因收紧政策之后,光伏产业能否在无补贴下生存的疑虑。

  src=中国光伏产业从去年 11 月初至今经历了一次明显的 回调 ,回调幅度一度超过了 40%。而在今年 4 月底整个板块终于迎来反弹。

  说 好了要相约 2030、2060,成为中国能源的 新支柱 ,光伏为什么刚火了两年就不行了?

  在我们看来,核心在于大多数二级市场投资者高估了光伏行业,在技术变革、政策变动叠加行业规模化变动等复杂因素,光伏产业形成了明显的上下行周期。在竞争加剧、利润摊薄的下行周期中,许多光伏产业中的先行者往往负担会更重、风险也更大,反而比小更容易倒下。

  在 A 股的光伏板块,上上下下足有 200 家上市。论估值,估计中利集团(ST 中利)可以榜上有名。论情况糟糕的光伏企业,ST 中利依然可以排得上号。

  5 月 29 日,中利集团(002309.SZ)公告披露,其自 5 月 31 日开市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,股票简称由 中利集团 变更为 ST 中利 ,股票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为 5%。

  这么一家烂到家的光伏企业,未必就没有投资价值。换句话讲,如果不这么烂,能是这个市值?

  根据新的上市准则体系,业绩亏损是不会被戴上 ST 帽子的,也不会加 *。中利集团的 ST 完全是大股东瞎作造成的。

  中利集团早年起家于电缆业务,依靠通信电缆、光纤、造船用电缆等各类特制的电缆业务,2009 年在深交所上市。

  src=如上图 2011 年年报显示,切入光伏的时间是 2010 年,当时恰逢国内光伏行业的低谷期。在 2011 年将光伏苏州腾晖装进上市,自此开始了电缆和光伏业务双驱动经营。这是 10 年前的事。

  src=在经营的效果上,刚切入光伏的 2011 年,如上图所示:各类线 个亿,光伏组件不到 7 个多亿,光伏的净利润 0.28 亿元。

  2011 年的营业总收入近 48 亿元,归母净利润 2 亿元多一点,各项业务整体盈利。此时的中利集团以通信线缆为主,上市旗下控制 10 家企业,各项经营相对还算稳健。

  src=但值得注意的是,营收的质量极为一般,大量应收款的存在。如下图年报披露,2011 年的应收款就高达 19 亿元,占总资产的 25%,占营业收入的 40% 之多。40% 是什么概念,意味着,营业收入,有将近一半都是客户打的白条。

  src=如此之多的应收款,不仅仅是这一年,翻看后面几年的报表,一直保持着线缆业务经营的同时,逐步扩大光伏生意规模。但应收款规模问题一直存在。

  src=按照上市的说法是,采购材料需要先打款,而销售的资金回流一般要 3--4 个月,这个时间差使得的经营现金流一直很差。

  究其原因:线缆业务与光伏组件同属 ToB 生意,面对工程承包商们,中利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,不仅采购需要现款,而销售还不能立马拿到钱。这是一个生意属性问题,此后会一直存在。

  如下图所示,从 2011 年涉足光伏行业以来,中利集团在经营上一共有三个年度出现负增长:2013 年、2014 年、2018 年。亏损也是从 2018 年开始的。

  2012 年以后,中利的光伏经营逐渐转变为自家生产电池——生产组件——投资电站——销售电站的模式。

  src=2013 年和 2014 年两个年度之所以出现净利润负增长。主要原因还是 2011 年前后的欧洲 双反 ,海外光伏需求的锐减带来国内光伏产业的持续性低迷。

  我们知道,2014 年以后开始了脱贫攻坚,大量的分布式扶贫电站开始建设,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国内光伏需求。而中利的光伏主要业务就是建设电站,然后转让获得收益,刚好契合这一模式。

  另外一个需要说明的是,2014、2015 年那几年的光伏行业是啥情况?那是一个严重依赖补贴推动的行业,吃补贴就是光伏的驱动力。从下图中利 2014 年的年报可以看出,光伏行业的毛利高达 40%,要知道,它这里的光伏行业主要指的是光伏电站生意。

  src=从商业模式上看,但凡这种严重依赖补贴的生意,都免不了与政府打交道。能否拿下指标顺利投资电站并上网发电,拿到就是赚到。

  从这个角度来看,中利的生意属性已经变成一种 ToG 模式,而这种模式对自身的资源整合与协调能力要求不要太高哦。

  到了 2018 年,有印象的应该知道,2018 年 5 月份,出了一个 531 新政,简单地说,就是大幅度压缩当年光伏装机。主要原因还是前几年光伏发展过热,严重依赖补贴但没有实质性进展。

  也就是从 2018 年这一年开始,中利集团开启了一路亏损模式,越经营越亏损,归母净利润 -2 亿多元。

  如果说短暂的行业性调整暂且可以理解。但在 2019 年短暂的业绩回正以后,在 2020、2021 年两个年度中,亏损金额 29 亿元、38 亿元。如此高的亏损是为哪般?

  以 2020 年为例,亏损的 29 亿元当中,光伏支架有 12 亿元来自固定资产、存货和在建工程减值。另外一部分亏损来自于建设的光伏电站,去补贴以后,以煤炭标杆标价作为收购价,各个电站处于亏损状态。下图 2020 年度报表显示,光伏电站和扶贫电站的毛利率大幅下降。

  src=也就是说,2013 年、2014 年、2015 年及 2017 年,苏州腾晖是中利集团净利润的主要贡献者,但从 2018 年开始变成净利润的累赘。2020 年,从中利集团对全年业绩的说明看,计提资产减值主要涉及光伏领域,这也意味着导致当年巨额亏损的就是苏州腾晖。真可谓,成也光伏败也光伏。

  从上面这一块内容复盘来看,中利集团过去几年把光伏电站像房地产一样开发,然后销售的这个模式是不可行的。地产需求具有一定刚性以及门槛。而对于光伏电站而言,溢价过高,各大央企完全可以自建。

  翻看以往的年报,自从大举进军光伏电站业务之后,特别是 2018 年之后,中利集团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问题:缺钱。

  ,资产腾挪输送利益。早在 2018 年 12 月,中利集团抛出定增预案,拟募资 16.79 亿元收购中利电子信息科技(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)49.14% 股权。当时,中利电子净资产 4.56 亿元, 估值为 24.16 亿元。本次交易完成后,将全资控股中利电子。不过,收购以失败告终,2019 年 7 月,证监会否决了交易方案。

  然后全资控股不成,中利集团调整为出售中利电子股权。当年底,其作价 6.31 亿元将所持中利电子 31.86% 股权转让。据此计算,估值为 19.81 亿元。

  第二,占用募投资金。募投资金嘛,要有合适的项目才实施融。中利集团于 2018 年 3 月 5 日召开董事会,审议通过使用不超过 10 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,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 12 个月。为此,还受到深交所谴责。

  第三,搞地产开发占用上市资金。在中利集团,也就是上市之外,大股东还持有中鼎房地产,用于开发地产。光景好的时候还行,不行的时候,也是泥沙俱下。事实上,地产早在 2019 年就被法院冻结资产。

  src=为了,缓解大股东缺钱问题,从 2019 年开始,就先后多次挪用上市资金,因为时间短暂很快归还,没有掀起什么大波澜。这一次,2022 年,大股东挪用资金 8 个多亿,直接被深交所发函警告,并追着要钱,董事会也对王柏兴处罚 100 万元。

  上面内容是关于中利集团从上市到 ST 的一般过程。如果总结一下,就是:这是一家心术不正、想办法赚快钱的企业。光伏也搞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也想搞、地产也要搞。

  前几天,中利集团出售了从事电缆业务的广东中德以及持股的苏州科宝,用以挤出资金保障光伏。总结这几年巨亏之后的中利,有两个明显的变化:

  ,光伏产业转型:从电站到组件。摒弃了之前建设电站、出售电站的模式,聚焦研发,安心搞光伏组件制造和销售。

  第二,企业经营瘦身:从全面到聚焦。出售大量的非主营业务资产,包括起家的电缆业务。聚焦光伏产业发展。

 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,都是很好的信号,在内卷日益严重的光伏组件领域,踏踏实实搞研发,借助双碳红利,是一条正道。但具体怎么样,有必要看下现有的光伏资产情况。

  现有的资产包含两大部分:一是大量的应收票据、应收账款以及存货(主要是光伏电站),大约占 50%;二是几个光伏基地。其中有看点的还是光伏基地。

  现有的光伏组件制造基地共有四个:形成 12GW 光伏单晶高效电池、18GW 大尺寸光伏高效组件的设计产能。

  4.9 亿元 2020 年新建山东腾晖光伏生产基地规划的 5GW 组件和 3GW 电池项目;5.1 亿元 2021 年泗阳腾晖光伏生产基地规划的 5GW 组件和 5GW 电池;宿迁 12GW 腾晖光伏生产基地项目;沛县 3GW 电池和组件项目。

  src=从几个光伏基地工程进度看,目前,山东和泰国的共 6GW 组件项目已经处于完工状态。另外几个基地共 20GW 组件和8GW 电池项目尚处于建设之中。

  也就是说,除了山东基地的 5GW 组件在 2020 年度开始建设,已经投入使用。其余几个大的光伏组价项目均为 2021 年大动作。目前已经投入资金7.81亿元,尚需投入资金25亿元左右。

  25 亿元这么大一笔资金,融资是个大问题。前段时间处置了广东中德和苏州科宝两个企业,可以倒腾个 7、8 个亿,资金缺口依然很大。而且大股东股票该质押的质押,上市资金也被大股东挪用了。工程进度需要密切跟踪。

  src=而 2021 年度,被抵押的固定资产加存货达到了近 20 亿元,还有股票质押。这么说吧,能抵押的都差不多抵押了。后面怎么融资倒是个问题。

  上面的复盘可见,创二代接班后的中利似乎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,希望这种专注精神可以持续下去并看到成效。

  种假设:资金链问题解决,光伏项目顺利完工投产。这两年的光伏供应链,大家知道,光伏支架多晶硅价格高居不下。如下图所示,2021 年的中利光伏组件只有 0.2 个点的毛利,意味着组件是赔本的,电站亦是如此。但这个问题不是根本问题,随着通威等几家大的多晶硅项目顺利爬坡,到明年上半年,组件端回升 10 个点的利润,还是有可能的。

  src=src=简单算笔账,如果到年底或者 2023 年上半年能有砸出来 10 个 GW 的组件产量,对应 1.7 元 /W 的价格,营收是 170 亿元,按照 10 个点的毛利,可以产生 17 亿元的营业利润,赚个 3 — 5 个亿元的净利润还是有可能的,对应市值搞个一两百亿还是很轻松的。

  这是一个不考虑其他因素的乐观的情况。但是,今年(2022 年)依然是大幅亏损,这是大概率事件了。

  第二种假设,资金链跟不上,项目进度不达预期,光伏市场政策出现变化。这个账就不用算了,直接退市倒是有可能。

  顺便简单说一下光伏行业。这个行业被称之为热门赛道,与新能源汽车并驾齐驱,但二者差别还是很大的。

  新能源汽车的终端是 ToC 市场,消费者买车是不受限制的。而光伏的装机是计划的,跟着政策来的,它是一个 ToB 加 ToG 的市场。过去的 20 年,那些光伏明星企业们生生死死,主要就是政策的节拍没有把握住。

  但哪怕是一个计划的市场,终还是要通过组件这种终端产品来实现产业链的价值。隆基这两年大力向组件端扩产,试图从硅片这样一个完全的 B 端向 C 端转型,去年的业绩会上提出品牌的口号,一年下来效果一般,更加印证了光伏不是新能源汽车,品牌的议价能力没有那么高。今年的口号是做出差异化,提高转化效率、做扎实产品质量,这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。

  也就是说,无论你什么市场,踏踏实实的搞好技术迭代,光伏支架做出好的太阳能组件来,这么大的一个市场,即便是内卷,也有容身之地。

  点是,赌 ST 摘帽,毕竟被 ST 的中利集团有资产、有订单,目前待履行的大订单已经达到 34 亿元。

  src=第二点,赌中利再次起飞。专注光伏电池和组件业务后,看看能否进军光伏一二线企业方阵中。

  关于第二点,要说的是。事实上,翻看从 2010 年上市后的中利,压根就没有辉煌过,业绩也一直在两三个亿之间徘徊,这两年更是把积累多年的利润全部吐了出来。

  什么玩意都想搞,打政策投机线路、搞地产、不按套路瞎折腾募投项目、违规占用上市资金。这些动作哪一点有一个好企业的样子。这么说吧,在美好的年华都没有创造辉煌,对于 66 岁的老王来说,指望焕发人生第二春嘛?或许看重的是创二代的价值重新选择,但又是个未知数,拭目以待,密切跟踪。

  近日,一台理想 L9 的门店试驾车近日高速冲击路面大坑,造成右前空气弹簧漏气损坏,给用户带来了对于空气弹簧质量和耐久性的疑虑。
以上信息由无锡市泰吉冷弯型钢有限公司整理编辑,了解更多光伏支架,冷弯型钢信息请访问http://www.wuxitaiji.com/